mǎ dōu líng
药材名称 | 马兜铃 |
药材拼音 | mǎ dōu líng |
药材别名 | 兜铃、马兜零、臭铃铛、水马香果、臭拉秧子、独行根 |
英文名称 | birthwort |
功效分类 | 止咳平喘药 |
药用部分 | 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.et Zucc.的成熟果实。 |
(动)植物形态 | 多年生缠绕草本,全株无毛,有香气。茎细长,扭曲,有棱。叶片三角状狭卵形、卵状披针形或卵形,长3~8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短锐尖或钝,基部心形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被斜喇叭状,长3~4厘米,花被管基部膨大成球形,中间收缩呈管状,上部逐渐扩大呈斜喇叭状,先端呈长尖尾;上部暗红色,下部绿色。蒴果近球形。种子扁平而薄,钝三角形或扇形,边缘有翅,淡棕色。花期7~8月,果期9~10月。 |
产地分布 | 生于山野树林下。主产于河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。 |
采收加工 | 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,干燥。 |
药材性状 | 卵圆形,长3~7厘米,直径2~4厘米。表面黄绿色、灰绿色或棕褐色,有纵棱线12条,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。顶端平钝,基部有细长果梗,果皮轻而脆,易裂为6瓣。果梗也分裂为6条。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,有横向脉纹。果实6室,每室种子多数。平叠整齐排列。种子扁平而薄,钝三角形或扇形。长6~10厘米,宽8~12厘米。边缘有翅,淡棕色。气特异,味微苦。 |
性味归经 | 性微寒,味苦。归肺经、大肠经。 |
功效作用 | 清肺降气、止咳平喘、清肠消痔。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。 |
临床应用 | 用量3~9克。用治肺热咳嗽、痰中带血、肠热痔血、痔疮肿痛。 |
药理研究 | 对呼吸系统有镇咳、祛痰和平喘作用,能增强免疫功能;还具有抗肿瘤、抑菌、降压、抗生育、舒张支气管、收缩平滑肌等作用。 |
化学成分 | 含马兜铃酸、马兜铃次酸、木兰花碱、木青香碱、马兜铃内酰胺、季铵生物碱等成分。 |
使用禁忌 | 本品味苦而寒,内服过量,可致呕吐,虚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。 |
配伍药方 | ①治久嗽不愈:马兜铃15克,蒌仁霜6克,北五味子3克。俱炒共为末,每服3克,早晚食后白汤调送。(《本草汇言》) ②治血痔诸瘘疮:马兜铃30克,甘草15克,怀生地、干白术各60克。作五剂,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 ③治久水,腹肚如大鼓者:水煮马兜铃服之。(《千金要方》) ④治肺气热闭,下为癃闭或为淋涩:马兜铃、怀生地各9克,生甘草3克,茯苓、木通、灯芯草各4.5克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 ⑤治心痛:大马兜铃一个,灯上烧存性,为末,温酒服。(《摘玄方》) |
功效与作用:补血通乳、清热解毒、消肿排脓。属清热药分类下的清热解毒药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、利水消肿。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。
功效与作用:祛风湿、通经络、行气止痛。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。临床用于急性胃肠炎,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。
功效与作用:清热润肺、滑肠通便。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。
功效与作用:祛风除湿,通经活络,解毒消肿。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祛风湿强筋骨药。